2008年11月13日星期四

另眼看《枪王》

看《枪王》的人,一部分是为了看张国荣那一颦一笑惊为天人的完美演技,一部分是为了看那爱恨纠结热血枪战的紧张情节。还有那么一小部分人,之所以知道《枪王》,完全是因为用“IPSC”这个关键字在Google里瞎找八找。

说《枪王》是唯一一部涉及IPSC内容的华语电影一点也不为过,整个故事由其而起,也因其而终。从很多细节上可以看出,导演尔冬升对IPSC比赛了解透彻,刻画细腻。

精彩的故事留给大家自己去看,在这里我只以浅薄之识,点一点其中技术细节。

改枪

说到改枪,先要提一提为什么要改枪。

IPSC运动依据装备器材共分为五个组别,但很多人习惯性的将其分为两大组:改枪组和标准组(Modified/Standard)

标准组顾名思义就是使用完全不经改装的原厂设计枪,没有外加瞄准器、不用枪口抑制器等等。很多军警更倾向于参加这类比赛,其考验的,是实打实的战斗用枪技能,而非比赛技巧。

改枪组则允许枪手在枪上加装内红点瞄准器、在枪管上开洞或加装抑制器、甚至增加弹匣长度等。用这样的枪,在IPSC比赛这种特殊环境下,无疑比标准枪打得更快更狠更精准。

从《枪王》里可以看出,Rick(张国荣)的枪,枪口做了抑制处理,使射击后枪口不会剧烈上跳;加装了内红点瞄准器;改轻了扳机力度、改短了扳机行程;装填的是增加火药量的自制子弹以加大火力;甚至在滑膛处加了个方便拉滑膛的把手。

这样“疯狂”的改装,虽然大大提高了枪支的性能,但也极大的降低了安全性,在影片中可以看到生手用Rick的枪,几乎次次都会走火。

自制子弹

片头一上来,就是一组连续的自制子弹过程:

先用砂或碎玉米粒打磨弹壳 再配比火药

imageimage

整形、上底火、加火药 最后加弹头

imageimage

几个小细节

1. 胖子Vincent第一次走火,吓了一跳,再开下一枪的时候,结果枪膛里没子弹无法发射,导致他又拉了一次滑膛,手动上弹后才能继续。明明他手里的是半自动枪械,开火后可直接扣扳机打下一发,为什么还有中间这么一下呢?

原因是由于半自动枪械,需要靠子弹爆炸的后座力来推动滑膛后移,带动机械上弹装置装下一发子弹,但Vincent走火时候手臂是弯曲放松的,没有作用力顶在枪把上,后座力带动整个枪和小臂后跳,而不是仅带动滑膛做相对位移,也就没有了自动上弹的那个动作。

这也是为什么可以看到很多新人使用半自动手枪,会经常碰到类似问题,持枪姿势不正确是主因。

2. “你回家,把这个动作练习一千次”张国荣对胖子Vincent说,实际上,当时张国荣的那个握枪姿势是有一点问题的。

对于左轮手枪,那种握法足够专业:右手先握枪把,左手包住右手,左大拇指扣住右大拇指,这样可以非常稳固的双手拿枪。但对于他们比赛用的半自动枪械,则有可能因为枪膛后滑而打在左手拇指上。所以,半自动手枪握枪时左手拇指往往是打开的。

3. 富商枪打冻鸡,第一次看到枪枪入肉的张国荣惊呆了,在接下来的对话中甚至忘记了摘下耳罩,因而听不到对方说话。

可能那个时代滤音耳罩还没有广泛流行吧,现在的耳罩是电子的,可以自动滤掉高频音,这样枪声会被滤掉,但旁边人说话却能听的很清楚。

4. 比赛中,低位射击,高个子的选手都需要趴下再瞄准,175的张国荣则可以蹲下直接开枪;

练习场上,张国荣对胖子说:“知道你最大的优势是什么?就是你胖、重心又低”。

张国荣可能一语道出了很多爱枪人士的心声:“枪支面前,人人平等”。

个子高的人,视野开阔射击面大;又胖又矮的人,重心稳健可以轻松驾驭重火力枪械;矫健灵活的人,可以身手轻便伏低蹿高。我的枪械教练个子165,典型的南方亚裔矮小身材,他说:对射的时候我沾光,因为我这个靶子比你们都小很多。^_^

恐怕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推崇枪支自由、甚至将其写入宪法。在那个开发蛮荒的时代,各个民族、各种肤色的男女老幼 聚在美洲大陆上抢金夺银,维持平衡的,恐怕还真就是一把在其面前“人人平等”的犀利火器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