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7月2日星期四

出国生活指南-《幸福终点站》

小建筑承包商维克托为了完成父亲的一个心愿,只身轻装飞往纽约,不曾想短短的飞行途中,祖国兵变、政府换茬,手中的护照和签证成为一纸空文,新政府也不再承认离境人员的身份,这导致他既回不了国又出不了机场中转站大厅的玻璃门步入纽约。语言不通、身无分文、举目无亲的他,将如何面对几个月的机场生活?

汤姆.汉克斯的《幸福终点站》,无疑是一部屏幕上的“出国生活指南”。

其实每一个怀揣各色梦想登上出国班机的人,又何尝不似维克托:不实现对自己的承诺,无法轻言回航,而面前则是语言、求职、人际关系、文化差异等等一扇又一扇的玻璃大门,进退无路,被卡在了人生的中转站。

如何学英语、如何找工作,这些技术性问题都是各大海外网站日经贴,不多罗嗦了,这里只管中窥豹,说一下心态。

有人说,维克托生存下来的关键,在于他随遇而安。

我认为恰恰不是。你不见他在机场废弃的靠背椅上打个盹,都嫌姿势不舒服,硬是动手拧螺丝、拆了N张椅子拼成床、铺上布才肯睡?

在国外生活,最要不得的,就是随遇而安。随遇而安,意味着什么梦想、追求、奋斗,当到了国外,突然发现连找个地儿睡觉都成问题的时候,就一触即溃了。什么都抛在脑后,好死不如赖活,白天有饭吃、晚上能躺平,就齐活了。

有统计说,到国外生活的头三年,基本上决定了大部分移民在这里一生的生活状态。第三年上还不能开口说洋文的,基本上也就不会再努力去学语言了;第三年上还在四处打零工的,基本上一辈子就打零工了;第三年上还没有朋友的,基本上也就一生孤独了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,没有语言、职业、朋友,三年也过下来了,再过三十年又有何妨? 于是再也不肯多花一点脑筋和力气,去改善自己的生活。当“随遇而安”变成了遇事的第一反应时,也就是一个人真正把自己关进玻璃小屋的时刻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