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久没写非流水帐文了,自从停了MSN LIVE,不知为何突然失了写东西的激情,影评游记侃大山,皆提不起兴致,隔几日发个小贴,也都是文不够图来凑的白话满篇。上月从国内搬了小20斤书回温哥华,接连几日秉烛夜读,小狗添香,算是又在精神上饱餐了一顿。人说保暖思淫欲,原来这精神上满足了也会平添许多说话的欲望,今天就来说一说“静雅思听”。
“静雅思听”是比较著名的播客(Podcast),以有声读物为介质,古今东西包罗万象。经人推介,下载了数期,本想闲时一饱耳福,没想越听越不舒服,忍不住要写点什么发发牢骚。
也许是老了,也许是过于现实而失了风雅,“静雅思听”中许多文章留露出来的那股子《读者文摘》似的酸臭,竟让我难以忍耐。
譬如今天开车时听段战江的《寂寞有品》,这仁兄洋洋洒洒几千字,生生将所谓“寂寞”分了三等,每等又再分三品。从李白说到魂断蓝桥,又从周星驰扯到黛玉葬花。修辞不能不说华丽,隐喻不可不谓精妙,可全文听下来,除了满耳穷酸腐孺之辞,毫无信息量可言。
这正如一人浑身发痒前来寻求破解之道,你却谈古论今的卖弄什么世人皆痒的胸中点墨。在我看来,这样无的放矢的浩荡千言,远不如“挠挠”二字来的痛快直接。
平心而论,十多年前,是充斥着这种文风的《读者文摘》伴我长大的,那篇篇小文,写的是一花一草皆能说出个情字,一人一物都可读出两行清泪。书中的世界总是比身边的现实来的丰富多彩。
到了二十几岁,我便尝试以自身实践,爱过恨过,成过败过,按父母的原话,是个“不走寻常路”的孩子。那时,自己觉的活得比书还精彩,比诗还写意。
到了三十几岁,跌打滚爬,才略懂“踏实”二字的含义,才明白一切高贵的感情,都不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,需得将情感抱负执于心中,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向前。于是不再愿意沉迷于伤春悲秋的小情怀,也越发厌恶毫无意义的风花雪月。
父亲曾说,学工的人,长于逻辑思维,短于融会贯通,多接触些艺术文学,有好处。现在想来,是要我学会那种放眼全局的豪迈之气,体会万物流转的贯通之理,却不是说要痴迷于一字一词的抠唆计较。
也罢,三十岁上,让我来干点实事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