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丽丝坠入兔子洞,面对卡通人物们热切的目光,她大声说:你们认错人啦!
至尊宝步入水帘洞天,耳边响起佛祖教诲,他大声说:你认错人啦!
可到最后,他们都无奈的发现,没有认错,自己就是那个人,或者说,自己总会成为那个人,那个可被众人信赖,前去斩妖除魔的人。
有趣的是,两个同样荒诞的故事,出了同样的题目,却给了不同的答案。
《大话西游》说,成长,就是放弃一切,去承担责任。
无论自由多可贵、爱情多崇高,一旦背负了应尽的责任,便要将那份童年的幻想深埋心间,义无反顾的踏上取经之路。正如片末最后一句:“你看那个人,好奇怪哟,象一条狗”。 恐怕世上人人都像一条狗吧。命运全是安排好的:得到三颗痣,戴上紧箍咒,打败牛魔王,远离爱自己的人和自己爱的人,踏上去西天取经的路。管你石猴也好、山贼也罢、哪怕是齐天大圣,上下五百年,纵横十万八千里,一句“认错人了!”喊得再响,你还是你,终躲不过命运的安排,唯一能做的,便是在一次次徒劳的抗争中,精心维护自己的尊严,将情感和梦想深藏心底,让它永不熄灭。
《爱丽丝梦游仙境》则说:成长,就是认清自我、选择命运。
有多少10岁的孩子曾经掉入过兔子洞?在那童年的仙境中,我们是公主、我们是英雄,我们是内心世界中唯一的主宰。又有多少人在长大的过程中丢失了自己?内心的幻想在现实的磨盘下支离破碎,仅能在梦中得偿一见,还要被人误以为是“噩梦”。
被迫承认自己不是那个公主那个英雄、被迫行仪态万千的穿梭于人群中、被迫接受命运的“惊喜”,被迫在众目睽睽下许不情愿的诺。爱丽丝知道自己要的不是这些,但她找不到出路,于是她便如许多个我们一样,做了最无奈的选择:那就是不选择。
逃开人群、跳入兔子洞,请不要让我选择!
大人?sorry,门太小,看一眼可以,想进来可不行。唯有把自己缩成孩子般,才可能跨越现实和梦境的门,置身内心世界。在这里,有兔子先生,有柴郡猫,有疯帽客,城堡,女王,坏蛋龙,一样儿也不能少。荒诞、妖异,唯一与现实相同的,就是即便在这里,你也得选择。是, 你已经长大了,不再如10岁时那样,认为世上非好既坏,你看那动不动取人头颅的红女王,与虚伪做作无聊透顶的白女王都不是啥可以信赖的王,可没办法,那也得做选择。选择的依据,就是你自己的心。
爱丽丝默念着六个不可能,最终还是做了选择,于是她看清了内心的自己,那个自己的故事里唯一的主角。她最终明白,也许没有能力改变所有,但最起码,可以选择。在梦里如此,现实中,也如此。
是东方式的坚毅隐忍、坦然接受命运;还是西方式的珍视自我、勇敢选择命运?我不知道哪条路才是正确。但我知道,在成长的道路上,如果别人认错了你,不要紧,最重要的是,自己别认错了自己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