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隔两年,再看致命魔术,把以前的影评也贴出来重新看下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《The Prestige》讨论的沸沸扬扬,也来凑凑热闹。
致命魔术中两主人公的命运各自不同,却都承担了他们最初所说的“牺牲”,唯一不同的是牺牲的多少,手段的高下。
很多人在讨论“蝙蝠侠”Borden的孪生兄弟是否亲生,是否也是复制,其实无论是哪种,他或者说他们都承担了更多的“牺牲”。还记得那个变鱼缸的中国人么,当初是Borden一言指出,中国人的成功,在于他“生活在戏里”,一个明明力大无穷生龙活虎的人,却要在整个自己真实的生活中,扮演一个颤颤巍巍的孱弱老人。摒弃自己一生的享受,来换取舞台上布撤缸显的辉煌刹那。这种境界,Borden观察到了,理解了,也亲身实践了。他放弃的,是他一半的人生,两个人作为一个人生活,永远无法坦白那逼死了自己妻子的“秘密”。
从这点上说,“金刚狼”Danton始终没有真正理解什么叫做“牺牲”,他爱说:“没有人关心箱子里的那个”,潜台词其实是,那个不是我,我才是今天走运的那一个。虽然他承受了巨大的自我道德谴责,但他始终没有为魔术牺牲自我的生活。牺牲的,仅仅是那个瞬间死去的上一个自己。
咬牙踏上翻板,瞬间后不可挽回的死去,这段短短的几分钟,恐怕要比活着承受一生的“半人之苦”要来得容易的多。就像许多选择跳楼的年轻生命,他们有勇气承受那一瞬的惊恐和痛苦,却没有信心面对生活中软刀子一样的长期折磨。
“牺牲”,如果一个人必须牺牲才能获得渴望的成就,哪条路才是正确的?忘掉成就不做任何牺牲;还是咬牙来个早死早脱胎式的抉择;还是默默承受一生的痛苦?
《The Prestige》给了我们一种答案,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否认同:毕竟,活到最后的,是半个Borden。
大哥,油菜啊
回复删除